“秦创原”拥有了“政策包” 陕西70条措施助力创新生态链
当代陕西 · 辛文 · 2021-08-12 08:36 阅读7358次
如何把科教大省的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前不久,作为陕西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攻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及政策包(总窗口)正式发布。
 

    原标题:

    当“秦创原”拥有了“政策包”

    ——陕西70条措施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创新是陕西发展的长远大计与核心动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实现追赶超越,最重要的依托和最大的潜力都在创新。

    如何把科教大省的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前不久,作为陕西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攻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及政策包(总窗口)正式发布。

    《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的5大类70条措施,集中展示了陕西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走在全国前列和迈出更大步伐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是进一步完善陕西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推进“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的重大决策部署。

    总源头和总平台

    ——聚焦“三器”建设主攻方向


    《三年行动计划》分为总体要求、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四部分。

    总体要求是围绕“一条主线”、建好“一个窗口”、突出“两个关键”、聚焦“三大目标”、打造“四性平台”。

    具体就是,围绕加速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这条主线,以西部科技创新港和西咸新区为总窗口,全省其他高新区等都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抓好人才和机制两个关键,聚焦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目标,把秦创原打造成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总源头和总平台,建设成辐射带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和“一带一路”沿线高质量发展的市场化、共享式、开放型、综合性科技创新大平台。

    主要目标是,到2023年,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在重点领域建设50个以上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及其他新型研发机构,攻克一批支撑产业和区域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新技术产业化应用不断壮大,推广转化科技成果1000项以上,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达到2000家;创新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建成双创服务平台30个以上,创新基金规模超过100亿元,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00亿元。

    为此,《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4个方面、12项具体任务。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力。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推动创新型领军企业主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与,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构建企业行业技术创新平台。以产业创新为重点,围绕关中先进制造、陕北能源化工、陕南绿色发展等区域创新发展需求,探索“在港孵化+飞地转化”等模式,鼓励各市在秦创原建设协同创新平台。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和科技人员创业。建立以产业行业分类的科技成果库,加强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支持金融机构在秦创原设立科技金融分支机构,健全技术交易服务体系。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服务体系,建立企业家导师团队,引入专业服务机构,提供一站式的综合服务。推进知识产权改革,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共享机制,健全科研人员股权激励机制,健全以创新为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创新知识产权运营方式。

    打造“三支队伍”,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培育、提升一批高水平科技经纪人队伍,加快创新供给与产业需求高效衔接。打造“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推进科研成果工程化产品化,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新双创”队伍,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模式。培养创新创业导师队伍,以“项目制”培养高层次人才,实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打通科研人员到企业家、从企业家到科研人员的通道。

    健全服务要素,优化科技创新环境。设立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推动“政产学研金”结合,搭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桥梁纽带。加大财政金融支持,3年投入支持资金24亿元。募集资金,吸引社会资本设立总规模不低于100亿元的天使和成长基金。设立省级资本市场服务中心分中心,加大秦创原内企业上市培育力度。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核心作用,支持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在秦创原创新创业。支持秦创原内符合条件的企业、科研院所自主开展工程系列中高级职称评审。对科研人员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产生的成果,所在单位予以认可。统筹关中、陕南、陕北区域协同创新,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黄河流域省区对接,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着力打造开放型创新平台。

    “政策包”里都有啥?

    ——支持创新的基础制度全面建立


    这次发布的《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政策包(总窗口)》主要汇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产业开发区等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的一系列科技创新方面的政策举措,收集整理了153个文件、千余条政策,按照“系统”“就高”“落地”原则,经过全面梳理形成现有《政策包》。

    《政策包》主要涵盖了科技人才、成果转化、企业创新、科研平台、服务体系等5大类共70条措施。政策落地要求全面“提速”。

    加快科技人才聚集。分为人才创新创业奖补、落实人才税收奖励以及人才的职称评审、住房、子女教育及医疗配套等两个方面9条。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分为推进高校院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支持中直单位成果转化等3个方面13条。重点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

    加快企业创新发展。分为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型企业、支持总部科技型企业发展、鼓励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科技企业税收奖补等6个方面18条。重点是解决企业科技创新、企业培育、企业上市融资等问题。

    加快科研机构及平台建设。分为支持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支持研发平台建设等两个方面7条。着力解决创新研发平台不足、企业创新力不够等问题。

    加快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分为支持科技金融、知识产权、众创孵化、技术转移等4个方面23条。建立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专业一站式科技服务。

    运行进展步稳蹄疾

    ——一系列“速效”成果立竿见影


    自3月30日秦创原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国内知名投资机构、科技服务机构纷纷来陕对接合作,省内各地市和高校、院所都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和融入秦创原建设。据省科技厅厅长孙科介绍,省级层面的专班工作机制已经建立,组织协调机构,会议协商、信息报送、工作推进、督导落实等制度均已明确,各成员单位按照《三年行动计划》和《工作推进表》已陆续完成任务梳理和落实措施等。

    特别是西咸新区、西安交通大学充分发挥总窗口作用,校地融合对接成效显著。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助理洪军介绍说,西安交通大学启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工程,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揭牌成立;成功举办4场金融孵化项目路演活动,与龙头骨干企业组建8个创新中心和研究院;已签订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5项,合同总经费9531万元;成立了21人的技术经纪人队伍,对280余个拟转化项目开展尽职调查;建成800余平方米的公共服务中心,2000平方米的企业孵化空间,现已有企业入驻。

    同时,推出了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孵化、有利于创新创业的“6352”工程。建设现代产业、未来技术、丝路国际孵化器,打造政策、金融、服务、配套、知识产权法务,构筑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分别建成创业投资、成果交易两大支撑平台。

    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方面,西安交大建设的现代产业学院(孵化器),以“四主体一联合”模式,与陕西重要行业龙头企业密切合作、共同协作,在创新港建设联合研究院、研发中心等新型研发平台,共同致力于解决“卡脖子”共性关键技术,助力陕西省重点企业做优做大做强。已与秦川集团、陕西建工集团、陕西有色金属集团、陕西水务集团等一批重点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以需求为导向、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正在加快建设。

    在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方面,西安交大建设的未来技术学院(孵化器),已全面梳理西安交通大学多年积累的科技成果,拟将市场专业化团队筛选出成熟度高的项目优先向省内地市转化,截至目前,已完成省内成果转化近10项,千万级以上项目3项。配套校内改革和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学生不断产出原创性科技成果,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支持陕西十地市发展,提出了“飞地创新—离岸孵化—回迁发展”的思路。现在,西安交大和中国风投集团、陕投集团、陕西财投集团等投融资机构初步签订了相关合作协议。

    西咸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赵孝介绍说,西咸新区的重点是放在加快创新生态建设上。出台了《支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政策措施》,设立了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春种基金,首期5000万元资金已到位。同时,积极招引专业孵化、产权交易、创投机构等,创新生态正在逐步形成。按照线上线下结合的思路,加快建设秦创原综合服务中心,通过省市新区三级授权,创新“一站式”服务机制,搭建线上服务平台,实现需求发布、政策申报兑现、创新券发放使用、科技成果转化对接等功能全覆盖。着力打造支持创新创业金融环境,加大春种基金投放力度,设立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积极对接引进红杉资本、高瓴资本等国内外知名创投机构和专业机构,在秦创原总窗口形成“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

    在项目实施上,围绕陕西具有优势基础的金属加工、激光加工、氢燃料电池、北斗、新型医疗器械5个重点产业方向开展“两链”融合研究,针对金属加工、激光加工、氢燃料电池3个重点方向开展产业链招商,首期签约了20个项目。

    各市也积极行动起来,咸阳市、榆林市、铜川市、商洛市等市已与西安交大、西咸新区开展交流合作。省委科技工委委员、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军说,目前,铜川、安康、汉中等地市与西安交大对接共建飞地孵化器。省直部门主动对接,省发改委、教育厅、科技厅、商务厅、工信厅、国资委、医疗保障局等单位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到西安交大、西咸新区进行调研交流。同时,省科技厅组织由厅领导带队分8个对接小组用一月时间,赴各地市(高新区)、高校和院所集中开展秦创原对接活动。

    与此同时,项目路演有序开展。着眼秦创原“三器”建设目标,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范围覆盖全省高校、科研院所、双创载体,按照“秦创驿站”“每周发布”和“月度专场”3个层级,开展系列路演活动,促进省内企业与项目单位对接,实现科技成果就地转移转化。4月27日,赵一德省长在西咸新区调研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现场观摩了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路演活动。省科技厅发布了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路演系列活动方案。同时,西咸新区分别举办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新材料类成果投融资路演对接活动;西安交通大学每两周组织一次项目路演。5月11日,召开的丝博会上设立秦创原专题展区,进行了重点展示和推介。

    示范推广“两链”融合受到广泛关注。据王军介绍,现在正加紧推进光子、高端机床、先进金属材料、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两链”融合重点专项。持续抓好“四个”签约创新联合体和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加快建设秦创原科技资源统筹分中心。重点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创投孵化机构。支持高新区、大学科技园与秦创原加强合作,建立飞地孵化模式。通过“揭榜挂帅”组织实施好“两链”融合项目。

    人才引用“三年三亿”

    ——激发活力成为关键一招


    平台环境优化和体制机制创新的成效,只有通过聚集更多优秀人才的科创实践来体现。为此,陕西充分发挥在陕高校吸引聚集人才优势,解决高端人才缺乏、招引人才困难等问题,专门设立“秦创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用专项资金”,初步确定总规模为1亿,连续实施三年。

    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国内顶尖人才、科技经纪人及创新创业急需人才。资金以“政府资助+用人单位配套”的方式投放。

    在人才的引进使用上,采取“政府资助+用人单位管理”的方式进行,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分三种管理方式:与有关高校签订劳务合同,工作地点在企业,由高校统一引进管理,用人单位配合;与企事业单位签订劳务合同,工作地点在企事业单位,由用人单位统一引进管理;创新创业人才创办企业,由引进创办企业所在地负责引进管理。高校以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重点;企业突出我省优势主导产业、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企业。

    重点是支持高端科技人才攻克我省企业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支持科技经纪人解决我省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支持创新创业人才在秦创原总窗口创办企业,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引进人才需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企业急需紧缺人才可适当放宽;长期从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一般应具有三年以上工作经历;具有较强工作能力、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或持有落地转化科技成果,可牵头组织攻克企业关键核心技术问题。近一年未与我省有关单位签订劳务合同,或创办企业,且引进后至少在陕全职工作三年以上。

    同时,对用人单位和引进人才进行年度考核;引进人才享受培养管理单位同类人员在子女就学、医疗保障、科研项目申报等的同等待遇,可叠加享受其他相关政策。

    “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的目的就是为了全方位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王军说,目前,省科技厅正面向全省征集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需求。今后,全省高层次人才需求信息收集、发布为常态化工作,常年受理、常年发布、常年对接服务。

 
会长访谈 +
企业商讯 +
 
政策解读 +
关于我们  -  服务体系  -  合作媒体  -  寻求报道  -  联系方式
陕ICP备20007593号-6
版权所有 骆驼巷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复制
Copyright © 2024 luotuo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骆驼巷是“一带一路”社会组织商业咨询管理信息、改革发展政策解读、公益慈善资讯、理论研究成果、​舆情监测报告的综合发布平台。
陕西丝路之路文化交流中心 陕西大秦印社非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主办 骆驼巷专业致力为商会协会及其它社会团体提供信息发布服务!